close
  每部電影是否一定要有其結局呢?沒有結局的結局是否更能讓觀眾對此產生遺憾與無奈的感覺呢?殺人回憶,改編自韓國真實連環姦殺案,整部電影看完後,只留下警探的近景,望向鏡頭,望向正在觀看的觀眾,好像在告訴我們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,也留下兇手就近在眼前,卻無法將之繩之以法的遺憾之感。但,這不就是現實嗎?現實不一定能有所結局,結局也不一定能令我們看到,事實更可能隱藏起來,也許永遠也無法揭開,也漸漸被人所淡忘。
  一大片無垠的金黃色麥田配著穿上紅色外套的稻草人,如此鮮明且豔麗的色彩,令人感到祥和又溫暖的氣氛。然而,如此平和的景象卻在狹窄的水溝道發現了一具慘遭先姦後殺的女屍,開啟了一連串慘絕人寰的連續姦殺案。
  由一名警官憶及1986年,在韓國京畿道所發生的連環姦殺案。兇手皆先行姦殺女子,再用相同的手法將其殺害,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凶殺案一直苦無頭緒,導致人心惶惶,結果,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。兩名幹探專責此案,除此之外,還特意從韓城調來一心想察此案的警官。然而,在還未有精密調查體系的早期韓國社會卻無法將實質證據存留下來,辦案的態度也有所偏異,一名擅長於自己靈感與頭腦,專持己見;一名認為經由暴力的拷打就能讓嫌疑犯認罪;和漢城來的警官凡事需要真憑實據摩擦甚多,對角色的刻畫很明確且很有戲劇張力,當年的韓國警察,不懂科學辦案、只會刑求、套口供、求神問卜來塑造自己強悍與辦案效力,但就算如此缺乏知識的警察,導演還是能藉由其正直可愛的行為與對白令觀眾會心一笑。而在辦案中主角內心的轉折也是殺人回憶一個相當漂亮的描寫,鄉下的警探由行動派變為講求證據的理性思考;漢城來的警探卻經由此事件從理性講求證據,變為喪失理智,控制不了自己情感。
兩人的轉變非常合乎邏輯又戲劇化,讓觀眾也能隨著他們內心的轉變,心情一起起起浮浮。
  跟隨著警探們一路揭開案件的真相,一樣樣共通點的揭露,一件件非直接證據的顯現,一字字邏輯思考的偵查,但在即將揭曉殺人犯是誰後卻又ㄧ條條的失望,一次次的從頭調查。觀眾在不知不覺中,跟著導演所營造的氛圍一步步的期待得到最後的真相,與劇中人物一起鬥智、一起失望、一起憤恨、一起懊惱,體會故事的巧妙,雖然最後無法得到結局,但在看完後卻能夠一再的思考與回想,希望能夠找出沒有注意到的小細節而破解這團謎雲,正是導演所營造出來能讓觀眾有反向思考的成功之處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onicaji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